当《哪吒之魔童闹海》以100亿元的票房成绩成为中国影史上的现象级作品时,我们不禁要问:为何是这部电影?观众为何对其如此青睐?答案或许只有一个——创新。正是这种大胆且持续的创新,让这部电影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
这部电影的创新之处究竟在哪里?答案是全方位的。在角色塑造上,它彻底打破了传统哪吒形象的刻板印象,赋予了角色全新的生命力;在叙事方式上,采用非线性叙事,使得故事层次更加丰富,情节更加引人入胜;在视觉呈现上,将中国传统水墨画与现代CG技术完美融合,创造出一种古典与现代交融的独特视觉效果;在音乐风格上,既保留了传统民乐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电子音乐的节奏,为观众带来全新的听觉享受。
观众的热情从何而来?答案在于创新带来的全新体验。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电影领域,同样也适用于其他领域。无论是去年火爆的3A游戏《黑神话:悟空》,还是近期引起广泛关注的人工智能DeepSeek,都证明了创新是激发消费热情的关键。尤其是当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时,全社会的生产力都将得到显著提升,而这种提升正是持续增长的有力保障。
如今,“人工智能+N”的模式正逐渐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2月10日,李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提振消费的措施,其中“人工智能+消费”的概念被明确提出。
从根本上提振消费,关键在于“大力支持居民增收,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提升消费能力”。而如何激发现有的消费潜力?则需要在持续创新和提供更好的消费产品上下功夫。
“支持便民服务消费,扩大文体旅游消费。推动大宗消费更新升级,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延伸汽车消费链条”,这些是传统的有效途径。而在创新消费方面,国常会提出的要求是“强化消费品牌引领,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促进‘人工智能+消费'等,持续打造消费新产品新场景新热点”。
“人工智能+消费”并非空洞的概念,而是具有实实在在的潜力。它能够提升消费体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例如,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企业可以更精准地把握消费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增强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帮助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还可能催生出新的消费业态和商业模式,这些都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我们可以设想一些“人工智能+消费”的应用场景,其中一些已经在商业实践中得到应用,而另一些则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强化。例如,基于深度学习的个性化智能推荐系统,能够通过分析用户的历史行为、偏好和实时数据,精准推荐符合用户需求的商品和服务;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智能客服解决方案,能够实时理解并回答用户的咨询,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在智能营销方面,人工智能系统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帮助企业精准定位目标客户,制定个性化的营销策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通过持续创新激发消费热情,“人工智能+消费”只是一个起点。最关键的是,每一家企业、每一个个人都要积极学习和运用人工智能。接入人工智能,就是开启一个持续创新的源泉。这扇大门已经打开,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积极拥抱这一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