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电影 国内资讯 意大利版出走的决心,让人对明天更有信心

意大利版出走的决心,让人对明天更有信心

在电影《曙光》中,家庭主妇的日常被一个巴掌打破宁静,仅仅因为她向丈夫道了一声早安。然而,她依旧平静地整理头发,穿上深色长裙和围裙,像往常一样准备早餐,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意大利版出走的决心,让人对明天更有信心插图

这部电影将观众带回20世纪40年代的,那个经济萧条、法西斯统治的时代,女性被压迫得喘不过气来。社会对女性的定义极为狭隘,顺从被视为唯一美德。艾琳不仅要承担家庭的全部家务,还要做几份零工补贴家用。

露西亚·马尔蒂尼用细腻的镜头语言,将观众带入艾琳的内心世界,那里充满了无尽的痛苦。然而,影片在表现这些痛苦时却采用了轻盈的方式:家暴场景被转化为优雅的华尔兹舞步,舞步中却混杂着艾琳鼻血的颜色。当艾琳痛苦呻吟时,背景音乐却是女高音演唱的爱情赞歌,“始于你,也终于你”,真实的声音被消去,只剩象征爱情与承诺的旋律。

露西亚·马尔蒂尼解释说:“我想展现的不仅是单个事件,而是艾琳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暴力与欺凌。我把它们描绘成一种仪式,一种困住她的生活循环。”对艾琳的丈夫而言,家暴就像日常生活中的一个舞步。即便在他短暂“内疚”时邀请艾琳跳舞,她的脸上依旧写满恐惧。

影片中不乏黑色幽默,展现了艾琳在困境中依然保有的锋芒。比如,当公公吹嘘自己的财富时,艾琳讽刺他是世界上唯一破产的放贷人;当公公夸耀妻子生活如皇后般奢华时,她则回应说婆婆因绝望跳楼身亡。

《曙光》充满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气息,让人联想到《偷自行车的人》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导演露西亚·马尔蒂尼表示,她希望通过这部电影纪念那些被遗忘的女性,如她的祖母和曾祖母,这也是她献给12岁女儿的礼物。

有人将《曙光》称为意大利版的《挣脱枷锁》。影片中,艾琳在结尾高潮中勇敢投下选票,实现了从“玩偶之家”的精神出走,正如苏敏在婚后选择自力更生,做过各种工作,最终驾车逃离物理束缚。

无论是苏敏还是艾琳,母女之间的相互支持都是影片中最的部分。苏敏曾表示,她希望女儿能过得比自己幸福,而电影中艾琳在发现女儿未婚夫有暴力倾向时,第一次露出了“凶狠”的眼神。

女儿最初难以理解母亲的选择,因为她们的人生经历截然不同。艾琳的女儿玛丽亚曾对她说:“我宁愿死也不愿过你这样的生活。”但实际上,母女关系是其他社会关系不可或缺的参照点。戴锦华回忆母亲时提到,只有经历创痛后重新定义自己,才能真正感受到什么是哀悼。

当我们感叹社会进步时,母亲不仅是我们的参照点,也是我们扎根的地方。看见母亲的处境,帮助她在家庭和社会中找到合适的位置,是作为女儿的责任。就像苏敏的女儿帮助母亲运营自媒体,玛丽亚在关键时刻为母亲递上了遗落的选票。

据全国妇联统计,家暴受害者平均经历35次家暴后才选择报警。来自亲人的情感支持或许能给予她们诉说的勇气,这种支持最终会汇聚成更大的社会力量,因为除了母亲,孩子和配偶也可能成为家暴的受害者。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讲述自己的故事,一位70岁的老人曾在媒体前讲述了自己长达40年的家暴经历。一位致力于反家暴事业20年的律师在其著作中写道,正是这些勇敢分享经历的女性给予了她前进的力量。

制度性保障是维护受害者权益的关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自2016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9年来,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时间不断缩短,公安机关出具家庭暴力告诫书的经验日益丰富,多机构联动的社会支持体系也越来越完善。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十大案例。202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反家庭暴力工作情况的报告》。2024年,公安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家庭暴力告诫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

影片最后,随着动感十足的音乐响起,艾琳换上新衣,涂上口红,“紧紧握住我们的选票,就像一封情书”。片尾附上的黑白影像记录了20世纪40年代意大利女性首次投票的历史画面。她们的故事同样是国家命运的缩影,正如从法西斯主义阴影中走出的意大利,她们的命运与国家的未来紧密相连。

面对暴力与威胁,无论性别、种族或年龄,人类都有能力改变这个世界,参与书写就是第一步。哪怕是一点点的变化也好,因为还有明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象电影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ovie.qiqiwhy.com/news/41211.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