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雷奇,这个名字在好莱坞动作片领域如雷贯耳,他的名字与《死侍2》和《子弹列车》等商业大片紧密相连。然而,他的最新力作《特技狂人》在票房上似乎并未延续其前辈们的辉煌。尽管耗资1.3亿美元打造,但全球票房收入仅勉强达到1.1亿美元,国内首周末的票房更是不尽人意。
该片汇集了《芭比》中的瑞恩·高斯林和《奥本海默》中的艾米丽·布朗特,两位明星的加盟并未能重现他们之前影片的票房奇迹。但就个人观影体验而言,相较于雷奇导演的其他作品,《特技狂人》无疑给我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与那些典型的好莱坞流水线动作片相比,《特技狂人》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灵魂和表达。影片的灵感来源于“龙虎武师”般的坚韧不拔和草根精神。故事的中心是一位特技替身演员,他们在电影中承担着最为危险的动作场景,如高速坠落、车辆撞击、火焰爆炸等,他们的工作充满了风险和挑战。
这些特技替身演员,就像现代的马戏团艺术家,但他们的存在往往被世人忽视。尽管明星因这些惊险场面而获得赞誉,但真正的英雄——特技替身演员,却在幕后默默承受着痛苦和牺牲。
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特技替身演员的公众知名度有了显著提升。无论是幕后花絮的介绍,还是如《金刚不坏》、《好莱坞往事》等以特技替身演员为主角的剧情片,亦或是《Double Dare》、《龙虎武师》、《成龙的特技》等纪录片,都让公众对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大卫·雷奇,作为一名拥有80多部电影经验的前特技替身演员和特技指导,无疑是将这一职业故事搬上大银幕的最佳人选。在《特技狂人》中,一位女制片人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每部电影都有其性感的外表和隐藏的真正核心。
对于《特技狂人》而言,特技替身演员的血汗泪、他们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他们无论跌倒多少次都能带着微笑重新站起来的坚韧,构成了影片的核心。而其他的一切,都只是外在的包装。
为了吸引观众,电影中的“性感包装”是必不可少的。雷奇和编剧德鲁·皮尔斯在这方面做出了许多尝试,有的成功了,有的则不尽如人意。为了展现特技人生活的酸甜苦辣,他们为高斯林饰演的特技狂人设计了一个类型片的故事线:他被一位女制片人雇佣,寻找失踪的男明星,以帮助他心爱的女导演完成她的处女作。
然而,在寻找过程中,他遭遇了陷阱、阴谋和背叛,而真相其实并不难猜。为了增强戏剧效果,同时也为了突出特技替身演员在行业内所遭受的不公,影片着重描绘了大明星与特技替身之间的冲突,以及制片方与剧组基层工作人员之间的矛盾,使得整部电影的叙事几乎围绕着某种阶级对立展开。
与这些深层次的表达相比,作为影片卖点的动作场面反而显得有些平庸。许多打斗和追逐场景似乎只是为了填充时间,而爆炸和撞车场面则似乎只是为了向观众证明电影的高成本。
作为《疾速追杀1》的联合导演,雷奇的动作场面总能保持在好莱坞A级水准之上,但观众对此的疲劳感也是不可避免的。相反,为了吸引女性观众而设置的情感戏份,却成为了影片的一大亮点。高斯林和布朗特都是杰出的演员,他们之间的化学反应更是令人惊喜。他们的对话充满了调情的意味,让人回想起霍华德·霍克斯式的神经喜剧,台词机智而不失幽默,恰到好处地平衡了肉麻与尖酸。
影片的另一个亮点是其与时俱进的性别意识。在传统的动作片中,女主角通常是为了支持男主角、提供爱与支持,并最终被男主角拯救的角色。但在《特技狂人》中,这一形象被有力地颠覆:寻求事业突破的是女导演,而一直在旁边为她提供支持与爱的,则是高斯林饰演的男主角。
在女性主义的舆论压力和监督下,即使是传统的直男编导也不得不对故事设定做出一些更为“进步”的调整。这种“政治正确”在价值导向上显然是积极的。
在当今的好莱坞,没有人比高斯林更适合代言这种新型的男性气概。年过四十的他,不仅身材火辣,动作戏份游刃有余,而且成功地展现了一种去除了大男子主义的男性气质。他懂得在需要时承担责任,同时也明白在适当的时候为女性搭档让出空间,让她得以展现才华,使整部影片更加出色。
归根结底,《特技狂人》是一部充满草根气息的电影。它不会给喜欢艺术电影的观众带来他们期待的深度,甚至那些喜欢《芭比》的观众也可能无法理解片中那些专属于直男动作片影迷的内部梗。
但《特技狂人》的核心表达是草根的。无论是热爱动作片的特技指导,还是大声宣称“我爱我的工作”的烟火专家,抑或是在脆弱时刻向心爱的女人倾诉工作中苦楚的特技演员,他们最大的快乐就是让人们看到他们的努力,不至于被完全遗忘在幕后。
作为一部A级制作的大片,《特技狂人》无疑做到了这一点,这足以让我们向它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