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电影 国内资讯 国动界翘楚,目前无人能敌

国动界翘楚,目前无人能敌

《哪吒闹海》的传奇之旅

国动界翘楚,目前无人能敌插图

在198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杰作《哪吒闹海》在日本的银幕上绽放光彩,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其中不乏未来的巨匠

《哪吒闹海》的诞生,正值“文革”结束后不久,中国动画业的复苏时期。它不仅是庆祝建国三十周年的献礼作品,也是中国动画长片在“文革”后的首次亮相。外界对其政治解读的倾向,也在所难免。鲜为人知的是,原本计划作为献礼片的是《三打白骨精》,但因担心其内容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联想而被夏衍否决,这才使得《哪吒闹海》得到了重见天日的机会。

在那个时代,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难以摆脱政治的视角去审视文艺作品。《哪吒闹海》的在改编过程中,刻意避免了原作中可能引发深度解读的元素,将故事的焦点集中在哪吒与龙王之间的冲突上。龙王的贪婪与残暴,以及哪吒为民除害的英勇行为,成为了故事的核心。

国动界翘楚,目前无人能敌插图1

动画中的哪吒形象,相较于原作中的叛逆少年,被塑造得更为正面和化。这种改编,虽然保留了一定的阶级斗争色彩,但也体现了创作者对于人物塑造的深思熟虑。在最初的计中,太乙真人的形象甚至带有劳动工具,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劳动人民的尊重。而哪吒的形象,如果不是剧组成员的集体反对,可能就会是一个黑瘦精壮的海边渔民之子,而非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俊美形象。

《哪吒闹海》的美术设计,由张仃先生担纲,他曾主持过国徽设计等重要工作。如果他坚持己见,那么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哪吒闹海》可能会大相径庭。这部作品,是新旧时代交替的产物,它既承载着过去的集体主义精神,又预示着新时代的个性解放和变革要求。

尽管《哪吒闹海》的主人公形象被塑造得较为理想化,但对于经历了十年浩劫的观众来说,它无疑是一次心灵的震撼。中国神话的悲壮色彩,在《哪吒闹海》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哪吒面对龙王的压迫,得不到家人的理解,甚至失去了自己的法宝,他的悲愤与牺牲,触动了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

《哪吒闹海》之所以能够深深打动人心,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传神的演出和诗意的镜头运用。这部动画的制作条件虽然艰苦,但最终呈现的效果却自然流畅,令人赞叹。尤其是哪吒自刎的一幕,成为了无数观众心中难以磨灭的记忆。

《哪吒闹海》的创作团队,将他们满腔的才华和热情,毫无保留地投入到了这部作品中。王树忱曾这样描述哪吒的旅程,它象征着中国美术电影事业的重生。从灵珠子的诞生,到与龙宫的激战,再到自刎与复活,哪吒的故事,就像中国动画业的一次涅槃。

国动界翘楚,目前无人能敌插图2

作为中国新时期动画的开篇之作,《哪吒闹海》的艺术成就不容小觑。尽管它在思想深度和对原作的改编上有所欠缺,但其杰出的动画技艺弥补了这些不足。《哪吒闹海》不仅是八十年代国产动画“黄金十年”的起点,更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原点,为中国动画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象电影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ovie.qiqiwhy.com/news/5934.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