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的新作《风流一代》在观众中掀起了波澜,有人将其比作一幅跨越时代的“影像拼图”,一个“视听档案馆”,而另一些人则视其为难以消化的“视觉实验”,甚至戏谑地认为贾导是在清空旧素材库,“用冰箱里的剩菜拼凑出一道新菜”。尽管评价两极分化,但不可否认,《风流一代》是一部充满深意的电影。它以21世纪初的二十年为背景,讲述了中国北方小镇上,巧巧与斌哥这对情侣的爱情故事,展现了无数普通人在这一时期的命运波折,成为了那个变革年代的生动缩影。
影片伊始,便以朦胧的DV画质呈现了一系列标志性场景:2001年的山西大同,一群妇女围坐炉边轮流歌唱;废弃的文化宫内,一个男人讲述着下岗女工们为了微薄收入而唱晋剧的故事;大妈们在台上合唱《潇洒走一回》,同时向台下的观众收取赏金;KTV包厢里,人们举杯畅饮,哼唱《老鼠爱大米》;北京申奥成功时,年轻人涌上街头欢呼;街道上的桑塔纳轿车,人们手持呼机寻找电话亭;以及无数普通人的生活瞬间。这些画面构成了电影独特的叙事风格,它们不仅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也捕捉了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
贾樟柯最初使用数码DV捕捉生活片段,随着时间推移,他采用了包括胶片、数码乃至VR在内的多种摄影技术进行拍摄。这种多样化的影像技术让电影成为了创作者与观众共同构建的时代记忆。在最初的几年里,尽管贾樟柯认为电影可以告一段落,但他总感觉故事才刚刚开始,因此这部电影经历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断断续续拍摄过程。期间,贾樟柯转向其他项目,直到近两年才重新整理素材,完成了这部早期作品。
影片的前半部分大量使用了来自《江湖儿女》、《三峡好人》、《山河故人》等之前未使用的镜头。贾樟柯将这些片段剪辑成一部新电影,并用默片对话的形式填补了不连贯之处,这一手法被一些网友戏称为“转发自己的旧微博”。然而,正是这种手法让《风流一代》充满了导演个人风格的烙印,是对过去作品的一种致敬。
音乐在《风流一代》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全片穿插了19首不同年代的歌曲,从七十年代的外国舞曲,到八九十年代的经典流行音乐,再到现代独立乐团的原创作品。这些音乐不仅是情感表达的重要媒介,也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动力。随着影片进入2022年后的现代段落,观影体验变得更加流畅,不再像之前那样碎片化。
通过《风流一代》,我们仿佛以旁观者的身份审视他人的生活,同时也是在反思自我。贾樟柯的镜头下,过去的记录虽然看似客观,却总是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和不舍。赵涛饰演的巧巧是一个渴望打破常规、追求更广阔世界的女性形象。她充满活力、勇敢且坚韧,在经历了种种之后,最终选择回归故乡,在超市工作时偶遇斌哥,但她没有停留,而是转身融入夜跑的人群中,留下一句简单的“哈”,这句台词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含义,象征着巧巧对过去的告别和对未来坚定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