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时间的等待,暑期档的一匹黑马终于冲破重围,脱颖而出。
这部影片在7月18日的点映首日便获得了极高的口碑,随后几天的上座率持续攀升。特别是在7月21日,尽管全国仅安排了509场次的点映,但上座率和场均人次均达到了惊人的81.1%和80.6,成为近五年暑期档点映场均人次最高的影片。
这部电影名为《从21世纪安全撤离》,在2024年的点映中展现出了供不应求的态势。
鉴于首轮点映的出色表现,影片决定在7月24日至26日增加53城的限量点映,并在7月27日至28日进行全国限时点映。
尽管在上映前并未受到广泛关注,但《从21世纪安全撤离》凭借其首轮点映的口碑和上座率成功脱颖而出,成为一部口碑黑马。
这部影片上映虽然稍晚,但其表现却令人惊喜。
与许多观众的感受相同,《从21世纪安全撤离》是一部难以用简单语言描述的影片。它的独特气质在华语电影市场中极为罕见。
我们尽量不透露剧情地描述这部影片: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从21世纪安全撤离》并不适合那些追求逻辑严密的观众。
在穿越这一主题下,导演大胆地讲述了一个逻辑薄弱、漏洞百出,但充满创意的青春冒险故事。他不拘一格地运用了二次元特效和旁白,虽然显得杂乱无章,但在这个故事中却显得格外合理。在这部影片中,过于较真可能会失去乐趣。
导演的想象力让《从21世纪安全撤离》的故事主题得以落地。
它本质上是80后、90后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影片中的主角们中二热血的救世行为,以及他们童年时玩过的游戏、看过的电视节目,共同构成了我们这一代人难以忘怀的青春。这部影片既自由奔放,又充满个人色彩。
与主流商业片不同,《从21世纪安全撤离》的类型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不管这个故事是否让人心潮澎湃,光是其独特的视听美学和新颖性就足以让观众眼前一亮。
如果非要比较,《从21世纪安全撤离》更像是中国版的《瞬息全宇宙》。
在合适的观众面前,内容和主题并不会限制这部电影。这是一部彻底的“电波系”电影——如果你能与导演的脑电波同步,那么《从21世纪安全撤离》就会成为一部难忘的佳作。
从行业角度来看,这部影片也展示了国产青春片除了爱情故事之外的另一种可能性,尽管这种可能性难以复制。
导演李阳虽然直到2024年才推出这部真正意义上的个人执导长片处女作,但他的名字对于业内人士和影迷来说并不陌生。
他曾凭借2009年的动画短片《李献计历险记》在互联网上一夜成名,2013年又推出了被许多网友视为神作的真人短片《坏未来》。李阳导演的动画背景让他的创作风格与传统导演截然不同,形成了独特的“真人动漫”叙事风格。
尽管在这部影片之后,李阳导演“沉寂”了十多年,但观众始终没有忘记他。直到《从21世纪安全撤离》宣布定档,观众的期待再次被点燃。
对于熟悉李阳导演的观众来说,理解这部影片的气质会更加容易。
如果你看过李阳导演之前的两部作品,你会发现他的作品内核高度一致。《从21世纪安全撤离》依旧是我们熟悉的那个李阳。
我们可以将这部影片视为《坏未来》的精神续作,或是《李献计历险记》中视听风格与叙事气质的延续升级。可以说,李阳导演这十多年来一直在为这部作品做准备。
十年前,他的概念在整个电影行业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即便在2024年,李阳的作品在院线市场依然显得大胆。但幸运的是,如今的电影市场已经能够更加包容地接纳不同类型的创作者,《从21世纪安全撤离》的点映表现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影迷群体是这部影片票房的坚实后盾。
在一轮点映的25座城市中,北京市的票房表现尤为突出。从上座率来看,《从21世纪安全撤离》至少在高线城市中已经积累了很高的口碑和影响力。这些核心受众将成为影片的基本盘,并在后续上映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然,从市场角度来看,《从21世纪安全撤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这部影片的类型风格与传统商业片差异较大,对于那些对日漫、二次元风格不太接受的观众,或是与80、90后观众审美完全不同的青年观众,观影门槛较高。
其次,在档期上,《从21世纪安全撤离》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同日上映的陈思诚导演的新片《解密》,以及次周上映的徐峥导演的现实题材作品《逆行人生》,都将对这部“小电影”构成巨大压力。
这也是此前行业内对这部影片普遍预期不高的主要原因。
不过,影片在发行策略上表现出了精准的判断。一方面,在市场不确定性较大的阶段通过高线城市的少量电影试水口碑;另一方面,在口碑发酵后及时扩大点映范围,并通过路演等活动为影片积累热度、扩散口碑,有望为影片奠定良好的开局。
截至目前,该片的点映及预售总票房已经接近1000万元。随着点映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这部影片的市场表现也将更加清晰。
无论如何,《从21世纪安全撤离》在市场或口碑层面的表现都将受到关注。这一次,李阳这个名字注定会被更多人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