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5年《情书》问世以来,日本导演岩井俊二便在国际影坛上确立了自己的地位。继《燕尾蝶》、《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花与爱丽丝》等作品之后,2018年他执导的首部华语电影《你好,之华》上映,2020年又推出了日版《最后一封信》。6月21日,岩井俊二在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电影学堂上,与中国影迷深入探讨了“青春”这一主题。
“这是我第四次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岩井俊二回忆说。2002年,他凭借《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荣获第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此后,他不仅担任了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亚洲新人单元”评委会主席,还参与了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的评审工作。尽管他推荐的作品并未得到其他评委的广泛认可,但与评委们共同讨论每部作品的六小时,对他而言是一段难忘的经历。
在创作旅程上,岩井俊二始终保持着一颗热情与开放的心。从早期的短片《纽约,我爱你》,到与韩国演员合作的《昌玉的信》,再到首部华语电影《你好,之华》,他始终致力于构建不同文化间的深层次理解。岩井俊二认为,虽然通过字幕可以让不同国家的观众理解作品,但这并不是最真诚的方式。在体力允许的情况下,与当地人接触,与当地团队合作,是更优的选择。尽管过程中会遇到诸如语言障碍和观念差异等困难,但这样的合作让他学到了很多,他希望能够继续在不同国境和语境中进行创作。
岩井俊二原本的专业是美术,而非电影。他曾梦想成为一名小说家,高中时是个热爱文学的少年,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阅读小说中。然而,在一次偶然观看电影的过程中,他感受到了电影工作者的意义,并在大学时加入了电影社团。到了大三,他发现拍电影比写小说更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于是逐渐转向了电影制作。
大学毕业后,岩井俊二曾从事漫画杂志工作,并撰写了大量剧本。20岁时,他在翻阅自己的故事原稿时,偶然发现了《情书》的灵感。1995年,32岁的他执导了这部作品,通过两位女性对过去的追忆以及对生死的描绘,以含蓄而优美、感人而不伤感的方式,传达了珍惜有限生命和宝贵爱情的主题。该片上映后迅速成为他最著名的作品,在豆瓣上获得了8.9的高分,网友的短评数量高达30.9万条。
岩井俊二的电影作品偏爱对往事的表达和追忆。他认为,一个导演之所以能拥有各种各样的创意,是因为他内心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能够在意想不到的时刻,从自己的积累中挑选出合适的素材和方法。他感激年轻时的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积累,这对他现在的创作仍有帮助。
在岩井俊二的作品中,“青春”是一个核心关键词。他解释说,人们在童年时可能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但随着进入社会,不得不改变思维方式,放弃许多事情,逐渐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不愿意放弃童年的自我,有些人则想将自己封闭起来。岩井俊二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将这些封闭在内心的想法展现出来,让人们能够理解。
虽然岩井俊二的电影大多描绘的是当代人的青春,但他相信青春是跨越时代和国界的。他认为,只要能够捕捉到青春的本质,无论身处哪个时代、哪个国家的人,都能理解这个主题。时代在变化,但青春的本质是永恒的。
岩井俊二电影中的配乐也是影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他透露,自己从大学时代起就对电影配乐有着浓厚的兴趣,甚至可以说是“过度喜爱”。他投入在创作电影和音乐上的精力几乎相等。对他来说,如果脑海中的某个场景能够与想要的音乐同时呈现,那就是他最幸福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