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圈,演员对台词的改动往往能引发热烈讨论,有时甚至能成就经典。《如懿传》自开播以来,就饱受争议,其剧情和角色设定都成为了观众讨论的焦点。
剧中,周迅饰演的如懿,原本应是一个温婉贤淑的形象,但实际表现却与此大相径庭,让人不禁质疑其三观。起初,许多观众将矛头指向了编剧,毕竟原著作者的水平一直颇具争议。然而,原著中如懿的人物设定是连贯的,为何到了剧中却变得如此不合理呢?
经过网友的深挖,发现原来剧中的许多台词都是周迅亲自改动的。她不仅修改了自己的台词,还对其他角色的台词提出了建议。比如霍建华饰演的乾隆,其台词中的“如懿啊”等称呼,就是周迅的建议。
然而,这些改动并没有得到观众的认同。在剧中,如懿经常对皇帝表现出不耐烦,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直接转身离去,这与历史上的帝后关系大相径庭。导演汪俊在一次拍摄中要求周迅先行礼再走,但周迅坚持认为这是为了表现帝后关系的疏远。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甄嬛传》中的孙俪,她在面对皇帝时总是表现出谦卑和顺从。孙俪曾透露,在拍摄过程中,她曾因为不理解导演的意图而感到困惑,但最终她明白了皇帝的权威是不可挑战的。
在《如懿传》中,导演汪俊的导演能力也曾受到质疑,但一段视频的曝光为他正名。视频中,周迅坚持要改动台词和剧情,以表现角色的内心世界,而导演则尊重了她的创意。
然而,这种改动并非总是成功的。有网友指出,周迅在其他作品中也有过类似的改动,但并非每次都能得到观众的认可。比如在《红高粱》中,为了防止周迅改动台词,导演特别安排了秦海璐来监督。
与《如懿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红高粱》,虽然都是周迅主演,但后者从开播伊始就收获了大量好评,这或许与剧组的整体态度有关。
演员、导演和编剧都应各司其职,演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演绎经验提出建议,但过度介入则可能适得其反。张国立在拍摄《一九四二》时,为了更贴近角色,不仅减肥,还主动体验饥饿的感觉,并成功说服编剧删减台词,使角色的表现更加真实。
同样,在《与凤行》中,赵丽颖建议删减台词,最终的效果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这表明,演员的改动并非不可接受,关键是要服务于作品和角色。
然而,像周迅在《如懿传》中那样,过度改动台词和剧情,导致故事主题偏离,自然会引起观众的不满。
影视作品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剧本的质量,还需要演员、导演和编剧之间的良好沟通与合作。只有当所有人都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时,才能创作出真正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