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在好莱坞的票房战场上遭遇了滑铁卢,尽管投资高达1.68亿美元,宣传力度空前,且拥有前作打下的坚实观众基础,但迄今为止,其在北美的票房收入仅勉强超过五千万美元,而在中国内地的票房也仅有三千万人民币,可以说是血本无归。
尽管《狂暴女神》在口碑上并不差,IMDb评分接近8分,甚至得到了小岛秀夫、埃德加·赖特以及《电影手册》等知名影评人的一致推崇,但普通观众似乎并不买账,他们更愿意用手中的钞票来表达自己的喜好。显而易见,《狂暴女神》在商业吸引力上显得力不从心。
《狂暴女神》的故事背景设定在《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中Furiosa(由查理兹·塞隆饰演)所寻找的绿洲,一个在生态危机中幸存的母系社会,宛如一个不受外界侵扰的乌托邦。然而,在疯狂麦克斯的世界观中,这样的理想之地注定不会长久。
影片的反派Dementus(由克里斯·海姆斯沃斯饰演)和他的团队发现了这个人类避难所,并企图将其据为己有。在Furiosa的逃亡过程中,Dementus不仅挟持了她,还残忍杀害了她的母亲,从而点燃了Furiosa复仇的火焰,这也成为了《狂暴女神》的主线故事。
但《狂暴女神》并不满足于仅仅成为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好看”的动作片。导演乔治·米勒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过分强调暴力和复仇的快感,而是更倾向于展现战争带来的疲惫和复仇的虚无。如果将其与另一部复仇题材的电影相比较,《狂暴女神》在调性上更接近《杀死比尔2》,而非《杀死比尔1》。
为了让观众与直接的感官刺激保持距离,乔治·米勒采用了一种童话/传奇的叙事结构。影片的开头和结尾都由一位历史学家的旁白来叙述Furiosa的传奇故事,这位历史学家的形象让人联想到《魔戒》系列中的甘道夫。为了丰富这个传奇故事,乔治·米勒不遗余力地向观众展示了《狂暴之路》中废土世界的诸多细节,包括汽油镇、子弹农场和战车运维队的运作,以及不死老乔和他的家族成员的往事。
然而,这些细节的堆砌却严重拖慢了《疯狂的麦克斯》系列一贯的快节奏。该系列向来以其简洁有力、不拖泥带水的风格著称,但这次,一个在《狂暴之路》中被留白处理的背景故事,却被导演本人扩展成了长达148分钟的电影,比《狂暴之路》还要长出近半小时。
《狂暴女神》的动作场面与前作相比也大幅度减少。影片中只有一场长达12分钟的追车戏能够与《狂暴之路》相提并论,它以燃烧弹、滑翔伞、子弹和引擎声为观众带来了极致的感官刺激。但这场戏在影片还剩近一小时时就结束了,之后的动作场面再也没有达到同等的高潮。
与此同时,影片的叙事节奏显得过于缓慢。主演安雅·泰勒-乔伊饰演的成年版Furiosa直到影片进行了一小时后才正式登场,尽管在前一小时中,影片通过AI技术将她的面部特征叠加在小女孩演员的脸上,但这样的表演是否能够归功于安雅,还有待商榷。
在视觉层面,《狂暴女神》与九年前的《狂暴之路》相比也有所退步。《狂暴之路》虽然可能使用了绿幕技术,但摄影师的高超技巧使得观众几乎察觉不到CGI的痕迹。而在《狂暴女神》中,无论是绿洲还是废土的场景,都有明显的CGI痕迹,这无疑会让购票的观众感到失望。
至于演员的表现,安雅·泰勒-乔伊和克里斯·海姆斯沃斯与查理兹·塞隆和汤姆·哈迪相比,显然还有很大的差距。一部电影的技巧可以为其设定一个基础,但要真正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还需要演员为影片注入灵魂。遗憾的是,安雅的表现更像是误入废土的超模,每个表情都像是在拍摄时尚大片;而海姆斯沃斯则受限于角色的单薄,只能通过不断的嘴炮来塑造一个并不那么令人难忘的反派形象,尽管他在外形和声线上的确带来了一些新意。
《狂暴女神》未能像《狂暴之路》那样吸引观众,不能完全归咎于米勒,这是他主动做出的创作选择。但在不刻意迎合观众的前提下,影片显得有些肤浅和无聊,这就不是观众的问题,而是导演的执行力出现了问题。
或许,当代好莱坞的导演们太容易被“电影宇宙”的概念所束缚,或者缺乏摆脱IP束缚的勇气。如果米勒想要讲述一个反战反暴力的故事,他并不一定要借助《疯狂的麦克斯》的外壳;另一方面,既然他选择了继续这个系列,那么他似乎就有责任满足系列粉丝的基本期待。退一步说,如果他对Furiosa这个角色如此感兴趣,那么深入挖掘女性解放和觉醒的主题也未尝不可。但遗憾的是,对于这些潜在的发展方向,米勒和他的联合编剧尼克·拉图里都只是浅尝辄止。
最终,我们得到的是这样一部缺乏疯狂的麦克斯精神的《疯狂的麦克斯》电影,它既像是应付粉丝的衍生小说,又像是游戏中交代剧情的过场动画,既不精彩也不深刻,自然难以吸引观众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