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电影 影评 《雷霆特攻队》让我重新爱上漫威,不装了,这次真上头!

《雷霆特攻队》让我重新爱上漫威,不装了,这次真上头!

在漫威的浩瀚宇宙中遨游多年,见证了其起起伏伏、辉煌与低谷,当那高速路上醒目的宣传广告牌映入眼帘,内心不禁泛起涟漪。究竟要不要走进电影院,去开启这场未知的观影之旅?心底那一抹对熟悉片头曲的期待,如同微弱却执着的火苗,驱使着我打开烂番茄一探究竟。80 分以上的爆米花指数,宛如一颗定心丸,暗示着这至少是一部能让人放松身心的合格休闲之作,值得为其贡献一份票房。于是,今晚的 Albany V-Max 之约就此敲定,怀揣着对漫威新故事的期待,踏入那光影交织的世界,只愿它别再如《黑寡妇》般令人昏昏欲睡,徒留遗憾。

《雷霆特攻队》让我重新爱上漫威,不装了,这次真上头!插图

先聊聊雷霆特工队的预告片,它仿若一幅色彩斑斓却又略显凌乱的画卷,透着几分神秘与黑暗。伴随着皇后乐队那经典的《Under Pressure》,旋律如汹涌潮水般席卷而来,各个主角在这旋律中粉墨登场。尤其是巴基,那帅气的模样简直让人移不开眼,尽管在剧集中他略显“窝囊”,但谁又能断言电影中不会藏着惊喜呢?还有叶莲娜,其饰演者弗洛伦斯·皮尤在《奥本海默》中的惊艳表现余温犹存,光是她的存在,就为这部片子添上了一抹亮色,让人怎能不心生期待?

接下来,可要进入剧透环节了,各位还请慎入。每个人对电影的解读都如同独特的指纹,我只是坦诚道出自己的感悟,也期待看过的朋友能与之共鸣,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 我是剧透的分界线 -----

【第一幕】

叶莲娜伫立在马来西亚一栋高楼的楼顶,风声呼啸,她的心中满是迷茫与困惑,喃喃自语着“活着、工作”的意义,仿若置身一片虚无之境。失去姐姐、家人,信仰崩塌,她将自己比作河流中漂泊的干树叶,随波逐流,无处可依。那纵身一跃的画面(预告片中也有呈现),如此决绝,却又并非走向死亡,而是奔赴任务。被瓦莱丽娜招募后,她的生活陷入了无尽的奔波,马不停蹄地飞往各地,忙于清理那些棘手的烂摊子。叶莲娜渴望站在阳光之下,厌倦了这种在暗处默默行事的“黑活儿”生活。而当她找到“老爹”阿列克谢时,意外的是,老爹对自己当下的生活也满心不满,反而对叶莲娜为瓦莱丽娜打工的机会心生向往,还盼着能得到引荐。“老爹”心怀坚定信仰,一心想保护人民,成为众人敬仰的。看着屏幕中的他,敬意油然而生,也难怪他能培育出娜塔莎和叶莲娜这两个虽出自“红房子”却始终坚守善良初心的孩子。他们一家四口在美国的卧底时光,宛如黑暗中的一抹暖阳,成为娜塔莎和叶莲娜童年里珍贵的幸福

【第二幕】

瓦莱丽娜在纽约遭遇弹劾,这一变故如同推倒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块,也让我们瞬间明晰了她派叶莲娜销毁实验室及其他证据的缘由。此时的冬兵巴基已摇身一变,成为国会议员。有一幕令人忍俊不禁,他在与局长交谈时,依旧保持着往昔的谨慎,偷偷将局长拉到监控盲区。局长(曾在《Elsbeth》中饰演纽约警察局长卡彭特·瓦格纳)忍不住吐槽,何必还像从前那般躲躲藏藏。这部电影似乎有意收敛了过往刻意营造笑点的套路,笑点虽不高密集,却恰到好处地为紧张的剧情松了口气。在我看来,这便是这部电影与其他作品的不同之处,摒弃强行搞笑,专注讲故事,方显电影本色。

【第三幕】

叶莲娜(黑寡妇的妹妹)、二代美国队长(约翰·沃克,可不是沃尔特,是美国特工,不过我仍习惯称他为二代美队)、幽灵(《 2》里那个受辐射总消失的小女孩)、还有红房子将军的女儿——模仿大师,一同踏入瓦莱丽娜为他们精心准备的“终极任务”。电影似乎难逃“最后一单”的魔咒,果不其然,他们惨遭瓦莱丽娜的算计,不仅要彼此厮杀,随后更是被困锁在研究楼层,面临被焚烧的绝境。好在叶莲娜机敏过人,率先识破骗局,收起武器,与众人携手破局。她身上那股机灵劲儿,恰似寡姐附体,让人不禁再度怀念起寡姐三千遍。

新队友们起初相互拌嘴,可到了关键时刻,却能主动协作,不抛弃任何一人。他们骨子里都是善良之人,这其中也包括新登场的鲍勃。我虽未涉猎漫威,不知其来龙去脉,但依据《》的经验推断,这类看似无害且稍显柔弱的角色,往往暗藏玄机,极有可能是隐藏的大 boss(只是何时展露实力与真面目,还需拭目以待)。

在准备冲破陷阱之际,大家谈及童年,仿若一场比惨大会。若有熟知漫画或深入研究的朋友,欢迎补充其中细节。我不禁感慨,童年的经历宛如刻在灵魂深处的印记,悄然影响着一生的轨迹。

就这样,众人在从猜忌到信任的曲折过程中,逐渐凝聚出深厚的战友情谊。后来冬兵的救援(或是半路截胡),也助推了这支小队的正式诞生。冬兵的那段演讲,懂的人自然懂,他一路走来,历经风雨,太不容易。

【第四幕】

故事的舞台转回纽约,鲍勃被瓦莱丽娜带回昔日复仇者大厦。刹那间,往昔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托尼、,还有那些在这里发生的传奇故事……与此同时,也为纽约市民捏了一把汗,这座城市历经、齐塔瑞、等诸多危机,曼哈顿依旧人头攒动,不得不感叹市民们的心理素质堪称强悍。

随着复仇者联盟的解散,超级英雄团体出现空缺,瓦莱丽娜认为美国需要属于自己的超级人类,于是通过实验研发,创造出超级人类。众多实验者中,唯有鲍勃存活下来。能力觉醒后的鲍勃,实力几近比肩超人与曼哈顿博士。瓦莱丽娜满心期待鲍勃能唯命是从,彻底消灭刚刚成立的雷霆特工队。然而鲍勃却表示,他们对我并无威胁,我为何要赶尽杀绝?既然瓦莱丽娜称我为神,那我又何必听你指令?这一点值得深入探究,开发者瓦莱丽娜本以为掌控着鲍勃,却万万没料到,鲍勃的能力远超其想象,早已拥有独立思想,根本不受控制。瓦莱丽娜的自信源于手中那个对鲍勃的死亡开关,可一旦开关脱落,鲍勃对付她就如同掐死一只蚂蚁般轻易。好在瓦莱丽娜的助理及时按下紧急关停键,才让她捡回一命。

【第五幕】

原以为鲍勃死去,故事便就此落幕,没想到他却“黑化”了……这里的“黑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邪恶转变,而是他内心的阴暗面占据主导。压抑、虚无、孤独、自我放弃的情绪被无限放大,如同黑暗漩涡吞噬着所有人。叶莲娜、瓦莱丽娜都在与鲍勃的接触中,直面自己无力的童年阴影;二代美队经历婚后生活,也有着带娃漫不经心的刻画,每个人都背负着各自的沉重包袱。

有一幕令人印象深刻,众人跟着鲍勃在不同场景中频繁转场,虽让人联想到《心慌方》或《勇敢者的游戏》,但不得不赞叹导演对节奏的把控,切换流畅自然,视觉效果惊艳非凡。

倘若还有后续故事,想必这在漫威宇宙中也会给所有曼哈顿人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由此推断,每个人或许都藏着不堪回首、懊悔不已、想要逃避的过往,这种精神上的创伤,亟待“重建委员会”的关注与疗愈。

【思绪漫谈】

电影带领我们重回叶莲娜小时候,呈现了在红房子训练的两个场景,算是弥补了上部《黑寡妇》电影的遗憾,漫威此举仿佛是倾听到了大家的呼声,必须为之点赞。

不知大家如何看待“复联”,它究竟是美国人的复联,还是全世界人的复联?他们执行的任务遍及全球,甚至远至外太空,出发点本是为地球整体利益考量。然而近年来国际政治风向骤变,瓦莱丽娜想创造属于美国人的超人,这也隐隐呼应了当下的孤立主义与去全球化趋势。

还有鲍勃曾说:“他们对我没有威胁,我为什么要赶尽杀绝”(大致是这个意思)。这话让人联想到国际政治理论中的“进攻型现实主义”与“防守型现实主义”。在现实主义视角下,国家首要关切的是自身安全最大化。进攻型现实主义坚信大国实现安全需凭借霸权,这与瓦莱丽娜想给美国“造神”的想法不谋而合。但命运却开了个玩笑,这个“神”鲍勃拥有独立思维,采取防御性且温和的应对方式。除了与瓦莱丽娜的冲突,他并未主动攻击他人,甚至劝雷霆特工队罢手言和。即便后来将众人笼罩在阴影之下,也是无意识之举。他自己陷入了虚空,深陷童年创伤的泥沼,面对暴力的父亲、受欺的母亲和无助的自己,他迷失了方向……

先前鲍勃提及自己有起起落落的时候,不知是否指情绪双相,抑或是人总有悲喜起伏。但只要身边有朋友的支持与鼓励,他便能战胜自我,完成救赎。

瓦莱丽娜对鲍勃的研究试验,也容易让人联想到人工智能与科技创造领域。当人类创造出超出掌控范围的“神”(或“武器”“高级工具”),且那个致命开关失效时,世界将陷入怎样的混乱?会不会同样陷入虚无?最近读了一部瑞士的图像小说《重启寒武纪》,里面关于未来人与 AI 发展的思考发人深省。

以上这些亮点,皆是我给这部片子打四星的原因。感恩漫威终于突破过往电影的情节束缚,跨越剧集迷茫阶段,也期待后续能有更多佳作涌现。

【不足之处】

最后说说这部电影的美中不足。音乐方面着实平淡无奇,查看片尾名单,算上开场与彩蛋中的音乐,总共不过六首,相较《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都略显寒酸。或许是制作之初对电影票房前景心存疑虑,故而未在音乐作曲上倾注心血。巴基、叶莲娜和老爹皆是魅力十足的角色,实在可惜了。

由于电影时长仅两小时,对二代美队和幽灵的角色刻画只能浅尝辄止,这点尚可理解。但作为这部剧的“大反派”鲍勃,尤其是后期转变,实在过于仓促且缺乏合理缘由。前一秒还义无反顾地冲出去为保大家“慷慨赴死”,后一秒醒来就被瓦莱丽娜三言两语洗脑,迅速变成“我准备好了”的状态……或许是导演编剧时灵感枯竭,又或许鲍勃在恐怖房屋中被困太久,对力量的渴望超越了一切(若是如此,这层心思藏得也太深)?

【结尾彩蛋】

影片有两个彩蛋,此处暂不剧透。第一个彩蛋讽刺意味拉满,第二个则是下部预告(也算是对开头菜单中元素的致敬)。

无论如何,期待着无论是“B - 复仇者”、还是“新复仇者”,亦或是鲍勃早日归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象电影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ovie.qiqiwhy.com/ping/4182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