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镜》:一场关于真实与自由的深度探寻
在影视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作品能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触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对现实世界产生新的思考。曾经,我以为《九号秘事》是悬疑剧中的佼佼者,难以被超越,然而,当《黑镜》映入眼帘,我才发现,原来还有这样一部作品,能以如此深刻而独特的方式,探讨那些隐藏在生活背后的真相。
《黑镜》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那充满想象力的世界设定。它巧妙地模糊了科技与现实的界限,没有让故事滑向纯粹的科幻领域,而是将世界观推向了一种极致的寓言式叙事。这种叙事方式仿佛一面镜子,穿透现实复杂的普适伦理,让我们看到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却往往忽视的真相。
就拿S3E1这一集来说,它所呈现的荒诞的五星评价体系令人深思。剧中的莱西,上进、善良、友好,有着苹果身材且保持运动,乍一看,她就像大多数普通路人一样。然而,在这个看似简单的评价体系框架下,一切都变得复杂起来。
在这个框架世界里,规则似乎清晰明了:你要努力营造并赞美生活中的小确幸,哪怕面前的咖啡并不合口味;你要远离那些被打低分的同事,这仿佛成了一种生存的智慧;你还要时刻在镜子前练习微笑,保持礼貌和教养,让自己看起来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小太阳。可即便普通人拼尽全力,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努力,最终也只能维持一个普通的分数。
当莱西为了提高分数而尝试向上社交时,她的讨好行为却换来高分对方的低分评价,机构还要求她做自己,这无疑是一个悖论。就像福柯笔下的环形监狱,被规训者在自我监控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权力的内化。
再看娜奥米,她拥有闪闪发光的生活和完美的社交圈,评分高达4.8分。然而,莱西的弟弟却一针见血地指出,那是一个假笑世界,自杀率极高。莱西向往那个世界,那个“那个”,是在房产中介生成的影像中,披发新发型的自己站在明亮的大平层里,幸福地和黑人男友下厨的场景。这是鲍德里亚所描述的拟像世界的极致体现,是橱窗里的欲望,是被物化的幸福模版。商品让人们对未来充满幻想,也让莱西更加坚信这个评价体系,这种个体意识对社会权利的顺从,正是黑格尔所说的“高贵意识”。新自由主义承诺“只要你努力就会更好”,让人们相信乌托邦式的未来有更好的自己,从而忽略了当下的真实体验,不把当下的自己当作真正的人。
那么,什么才是真实的呢?情绪是真实的,它是流动的。人不必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愤怒、悲伤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允许自己接受生活的不圆满。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也是真实的,不必过分纠结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印象,更不要出于虚荣去美化任何关系。一次敞开心扉的自我表达的谈话,就是真实的幸运。瞬间里生命的体验同样是真实的,它不可被量化,是独属于自己的宝贵财富,只有自己知道内心是否被那些瞬间打动。
精神的本质是寻求“自为存在”。莱西开始修正与外部权力“高贵意识”的关系,对抗外部权利的“卑贱意识”,这是一种进步。最后的莱西,肮脏、分裂、混乱,穿着内衣和纱裙在独立的监房里,她是那个装腔作势的社会的牺牲品。她与对面西装革履黑人男子之间有趣而肆意的谩骂,是对伪善社会的有力抨击。自我要发展真正的、完全的自由,分裂或许是必要的过程。那些未被规训的愤怒,才是存在最本真的样态。
在《黑镜》的世界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矛盾与挣扎的现实,也看到了对真实与自由的追求。它让我们反思,在这个看似美好的世界中,我们是否也在不知不觉中迷失了自己,是否也在追求着那些虚幻的评价和认可,而忽略了内心的真实感受。或许,只有在面对真实的自己时,我们才能真正找到自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