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电影《志愿军:生死之战》公布了其“万里战壕”微纪录片。为重现70年前铁原战役的真实场景,制作团队耗时3个月,精心搭建了一条长达万米的战壕,设计图纸超过1万张,成功还原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历史。截至10月23日上午9点半,该影片的累计票房已经超过了11.01亿元,成为了2024年国庆档期观众满意度最高的作品之一,目前仍在各大院线热映。
实地搭建万米战壕,再现铁原战场硝烟弥漫的景象
主创团队用心雕琢,将梦想化为现实
新发布的微纪录片深入揭示了电影中“铁原战场”背后的制作故事,详细介绍了万米战壕是如何从一张张设计图变成银幕上令人震撼的视觉盛宴的过程。为了确保战壕能承受重型坦克的行驶,同时不影响演员的动作自由度和拍摄团队的工作安排,战壕的设计与建造面临了巨大的技术挑战。
在这场宏大的战争场面背后,凝聚了上万张设计图的智慧结晶和上百位工作人员历时三个多月的辛勤努力。美术总监陆苇提到,为了准确再现铁原阻击战的规模,需要挖掘多少战壕和防御工事,这都是在与导演陈凯歌的反复讨论中逐渐明确的。对于陆苇而言,这部电影不仅是对其个人职业的一次巨大考验,也是对历史的一次深刻致敬。
超过百人的团队协作完成了90秒长镜头的拍摄,力图真实还原73年前铁原战场的风貌。在炮火连天的背景下,志愿军战士们英勇冲锋的场景,让主演朱亚文深感触动:“那一刻,我仿佛真的穿越回了七十年前。”正如导演所言,“电影就是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艺术”,这种致力于传承志愿军精神的真诚态度,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弦。
志愿军的精神跨越了时间的长河,与今天的年轻一代建立了深刻的联系
陈凯歌导演谈电影彩蛋,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答案
10月22日,导演陈凯歌与美术指导陆苇共同出席了在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举办的交流活动。陆苇分享了电影筹备及拍摄期间的心路历程,包括绘制上万张概念图以及查阅大量历史资料的过程。面对自然环境带来的不确定因素,整个剧组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正如电影中的一句台词:“没事,我们都能克服。”志愿军的精神激励着每一位参与者。
不少观众反映,观看完电影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对志愿军战士们的敬意油然而生。当有人提问为何第二部没有设置彩蛋时,陈凯歌导演解释道,真正的彩蛋其实存在于每位观众的心中——那就是走出电影院后,人们会意识到自己正生活在光明之中,而那些历史的记忆则如同重新绽放的花朵,美丽且永恒。此外,陈导还透露,《志愿军》系列的第三部将聚焦于“谈判桌上”的斗争,这是一个全新的视角,预计将成为影片的一大看点,引发观众的高度期待。
自上映以来,《志愿军:生死之战》获得了跨年龄段观众的广泛赞誉,尤其是受到了年轻观众的热烈欢迎。在线上,许多年轻人模仿电影中的经典场景,购买相关纪念品,以自己的方式传递着影片带来的感动。通过这些生动的角色塑造,志愿军战士不再仅仅是历史的符号,而是成为了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志愿军的精神,就这样跨越了时空,与当代的年轻人建立了情感上的纽带,让这段历史、这些英雄及其精神,得以通过新一代的接力棒,永续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