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解码风云》公映前夕, 行业内外广泛推测, 导演陈思诚以其在“唐人街探案”系列中展示的才能, 更擅长处理那些带有强烈类型化特征、热门话题和高度娱乐性的商业电影。该系列凭借其独特的推理喜剧结合模式, 每一部都以热闹非凡的视觉特效和错综复杂的案件吸引着观众的目光。然而, 《解码风云》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转变, 它似乎是一部与陈思诚以往作品截然不同的电影。无论是在主题选择、角色刻画还是视觉风格上, 影片都更加沉稳且富有深度, 这标志着导演开始以更加专注的态度去探索人物、历史和情感。
《解码风云》基于麦家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讲述了一位数学天才容金珍利用自己的天赋破解密码, 为国家安全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故事。陈思诚巧妙地将间谍战争、人物传记等元素融入其中, 并结合了爱国主义叙事, 利用国内一流的电影制作技术, 营造出极具沉浸感的视听体验, 观众的确可以感受到如同宣传所说的一种“颠覆想象”的观影经历。
在影片中可以明显看到一些好莱坞大片的影响痕迹, 例如容金珍通过开关灯来区分现实与梦境的做法, 不禁让人联想到《盗梦空间》中的情节; 将个人命运置于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叙述, 类似于《奥本海默》的手法; 而容金珍梦境中的密码迷宫与深渊则让人想起《移动迷宫》中的场景。这并不意味着陈思诚采用了简单的“拿来主义”, 在艺术创作中吸收他人之所长是非常常见的做法, 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有效地将其融合进自己的作品之中。仅从这一点来看, 《解码风云》对好莱坞商业大片的借鉴无疑是成功的, 这也再次证明了陈思诚的才华。
从一部间谍动作大片的角度来看, 《解码风云》以“技术流”的方式展示了历史上隐蔽战线英雄们如何以少胜多, 解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在麦家的小说中, 容金珍的超凡天赋以及他所在的秘密机构701都充满了神秘色彩, 而破解密码的过程更是扣人心弦, 十分适合搬上大银幕。影片确实实现了这一目标, 通过展现容金珍曲折的身世和他的发现者小黎黎、希金斯对他的培养, 描述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随着容金珍加入701, 故事变得更加丰富。影片揭秘了701内部的组织结构、涉密人员的职业种类及其日常工作, 同时也展示了他们独特的生活状态。女兵阻止容金珍翻墙的行为体现了涉密机构严格的纪律, 而郑局长离场时的那句“我不姓郑”, 则简洁有力地传达了这些无名英雄们深藏功与名的特质。
麦家将间谍工作形象地概括为“听风”“捕风”和“看风”。电影对此进行了全面的呈现。“听风”指的是在电波海洋中搜索信号, 片中王宝强饰演的角色“阿炳”虽只有一场戏, 但却十分抢眼, 成为了“麦家宇宙”中《解码风云》与《暗算》之间的互动点。“捕风”侧重于情报传递和特务追捕等行动, 影片还原了历史上著名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看风”则是指密码破译, 这正是容金珍的主要任务。电影在服装、化妆和道具等方面力求真实还原历史, 再加上摄影师曹郁的精湛技艺, 影像质感细腻而真实。
为了解释密码破解这一抽象过程, 影片为容金珍设计了一个“对照组”角色——希金斯, 这种双雄人物设定极大地增强了观赏性。两人之间既是师生又是朋友, 甚至是对手的关系令人感动。希金斯是容金珍数学道路上的启蒙导师, 但因两人立场不同, 最终不得不成为对手。在破解“紫密”“黑密”的过程中, 他们如同猫捉老鼠般较量, 国际象棋成为了贯穿全片的重要线索。尽管最终容金珍技高一筹, 但他们之间始终保持着深厚的友情。
然而, 陈思诚引以为豪的“十个梦境”虽然在形式上颇具创意, 但在实际效果上却略显不足。首先, 梦境应当是模糊不清的, 但影片中的梦境却过于具象化, 有点画蛇添足。其次, 梦境中出现的符号, 如迷宫、摩天轮、海象等, 带有明显的现代西方特色, 与影片的时代背景和角色身份有所脱节。更为重要的是, 这些梦境强调了容金珍依靠直觉和潜意识来破解密码, 这种处理方式在叙事上显得过于神秘, 没有很好地塑造和丰满主角的人物形象及内心世界, 使得容金珍的形象略显单薄。
尽管存在这些小瑕疵, 但它们并不能掩盖整部电影的光芒。总体而言, 《解码风云》对于陈思诚来说是一次重要的突破, 对于国产大片而言也是一次质的飞跃。无论是在类型创新、整体氛围还是视听语言的把握上, 影片都展现了相当高的成熟度。